close
1934年7月13日,南京43℃,這個數字成瞭近百年來南京最高溫度的極值。
那一天跟2017年夏天有一些相同
比如在外行走時,連呼吸也隻能小口,仿佛猛吸一口這醬香型的熱空氣,就會灼傷心肺;
比如地面被曬成刺目的白色,連蟬鳴也變得有氣無力;
比如隻要一會兒功夫,就會汗透衣衫,佈料緊繃在皮膚上,腳抬起來時仿佛綁瞭一塊鐵,落下時又像踩在棉花裡。
但更多的東西是不同的:1934年的南京人沒有冰激凌,沒有空調,連電扇都是奢侈品。
來,我們穿越回去。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。
1
我叫王七,今年22,南京人,住在鼓樓旁邊,傢裡有三分田,一口井。
這樣的傢當放在外地,起碼能養活一傢人。但在南京,隻夠種點菜。
所以,我隻能去當一名黃包車夫,我跑得快,也有力氣,南京的大街小巷,更是熟悉得像是自己傢裡。
可這一行終究是越來越難做瞭。
越來越多的外地人開始跟我們搶生意,我們爭不過他們。
這也沒辦法,誰讓他們人多勢眾,又借著老鄉關系拉幫結派。
何況,他們更窮,也就更狠。
警察廳的警察不管這些,他們對所有的車夫都是一個態度。
歷史上的黃包車夫,幾乎跟赤貧是同義詞
史料:人力車數量自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迅猛增加,據南京警察廳統計,1927年南京有人力車5334輛,到1929年猛增至9097輛,1934年達10544輛,人力車夫有28653人。由於車多客少,車夫們常常因招攬客人而產生爭吵。
2
都說今年特別熱,我倒是沒有特別感覺。
熱點怕什麼,對於窮人來說,滴水成冰的冬天才是難熬的。
熱瞭出汗就喝水唄,井水又不要錢。
今早出門時,我就狠灌瞭一瓢井水,又把瓢底子倒在頭上,爽快。
可老娘絮叨瞭半天,說不能喝涼水。
也是,聽說在七傢灣拉活的胡傢老二就是因為貪涼喝多瞭井水,才得瞭絞腸痧,最後也沒救過來。
我身體棒,倒不怕生病,可請郎中也得花錢不是。
今天運氣好,才出門就拉到一位老爺往新街口去。
他倒不嫌熱,黑中山裝黑禮帽,我看著都快冒煙瞭。
我把車子一起,又趕緊放下,把車旁邊的蒲扇拿出來遞過去,可客人不接,他說,出門前扇瞭“電扇”。
啥是電扇?看他得意的樣子,肯定是好東西。
保存完好的頤和路公館區
史料1:頤和路公館區是20世紀三十年代民國政府提供給政府官員居住的高級住宅區,也是民國按照《首都計劃》實施最大住宅示范區,自1933年陸續建成287處獨立式花園住宅,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國公館仍有225幢,分佈在以頤和路為中軸線的大小不等的12個片區內。
民國時的電風扇
史料2:民國時期的舶來品不少,官員與富戶傢中大多有全木質結構的縫紉機,有磁石濾芯的凈水器,還有風扇、時鐘、收音機和榨汁機,甚至還有玻璃材質的、內有液體、一次性使用的小型滅火器。
3
從頤和路到新街口,本來我能找到一百條近路。
可現在不行瞭,今年以來,警察查的厲害,不光不能隨便停車,還得按照規定的路線走。
我隻好拖著車,慢慢悠悠跑。
日頭太毒瞭,一會功夫汗衫就濕瞭,粘嗒嗒得讓人難受,鞋子裡也是。
可我不能脫,這麼毒辣的日頭,能把我曬禿嚕皮,那又疼又癢得哪受得瞭。
車上的先生也熱,可他一抬手就從手提的箱子裡拿出一個玻璃瓶,裡面全是黑水。
我問他,這是啥,他說這叫“蝌蝌啃蠟”。
他看我也熱得厲害,就往我手心裡倒瞭一點。
呸,一股子藥味,真難喝。
民國時候的新街口
史料1:1927年,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,為避免鼓樓車馬往來擁擠,“南京特別市公安局”規定,各類車輛通過鼓樓廣場時一律自左向右轉行。同時,這一年還規定一切車輛靠左通行。1934年,南京由於市區街道大多狹窄,首都警察廳兒童雞精首次劃定魚市街、碑亭巷、保泰街等12條窄道為機動車單行線,設置單行線路牌,同時規定車輛通過新街口廣場采用“左側大循環式”。
上個世紀初的可口可樂廣告
史料2:可口可樂在1927年進入中國,並在上海和天津設廠,之後可口可樂找來當時上海灘最著名的電影明星阮玲玉做廣告,將阮玲玉代言的可口可樂廣告畫印在報紙,還以月份牌的形式送給大眾,借著阮玲玉的名人效應,可口可樂成功打開中國高端市場。
4
新街口到瞭,客人下瞭車,他多給瞭些錢,說是讓我遵循“新生活運動”,要勤洗澡。
嘿,誰說老子不洗澡瞭,尤其是夏天,井水曬熱瞭,再摻點涼水,一瓢瓢澆下來,不要太爽。就是胰子不敢用得太多。
這會是晌午瞭,天實在熱得厲害。
不去跑活瞭,回傢去,這兩天老娘天天煮綠豆湯,雖然湯清得能照出人影,但好歹撒瞭洋白糖,又放在井水裡鎮著,喝一口解渴又涼快。
吃完飯還得去找郭先生韶韶,這個老學究,愣說從報紙上看到遼寧營口有條龍掉下來瞭。
那不是鬼扯嗎,真要有龍,還能讓寫報紙的看見?
新生活運動手冊圖解
史料1:新生活運動,簡稱新運,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華民國政府推出的國民教育運動。新運以”禮義廉恥“重要思想為主,使人民改頭換面,具備“國民道德”和“國民知識“。
有關“營台中滴雞精門市口墜龍”事件的報道
史料2:在《營口市志》第一卷中記述:“1934年,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,長約10米,頭部左右各有一角,長約1米餘,脊骨共29節。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,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。當時的《盛京時報》派人采訪,也稱之為“龍”、“天降龍”、“營川墜龍”、“巨龍”等,同時還配以照片,圖文並茂。但後世有學者認為,所謂的龍骨,是鯨魚骨頭被拼錯瞭。
5
過晌午瞭,也該再出去瞭。這次到得瞭一個長途。
客人是位年輕教書先生,他說他在的是所新學校,叫瑯琊路小學。我頭次聽說。
先生說是想去城墻看看,還非得去新民門,說要去看看那個“新建成的牌坊”。
新民門是哪個門,我這個老南京,居然從來沒聽說過。
還好這位先生認路,我跑到瞭鐘阜門和金川門中間,才找到瞭這個新懷孕滴雞精民門。
嗬,這門是才修的啊,那上面的洋灰還發白呢。
史料1: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創建於1934年,1982年起為江蘇省實驗小學。現在是南京最好的幾所小學之一。
新民門舊址
史料2:新民門,為南京明城墻民國增辟城門之一,介於鐘阜門、金川門之間,現新民路西端的護城河西側,是南京僅存的牌坊式城門。1932年,國民政府在南京城墻打開豁口,因資金不足城門未建。1934夏建成城門,同時填土鋪設護城河中的一段路,為保持河水流通,又修建瞭一座橋面長度約六米,跨度約四米的單孔水泥橋。
6
這裡可夠遠的,找路又花瞭時間,我看先生也沒回去的意思,就告瞭一聲罪先走瞭。
這眼瞅著天就黑瞭,在外面遊蕩會被警察抓走。
等我到傢時,天都快黑瞭。
這一天熱的,衣服濕瞭幹,幹瞭濕,這都硬瞭;毛巾手把子也漿得跟石頭一樣瞭;還有點頭昏眼花,莫不是中暑瞭吧,回頭摘菜地裡的兩根黃瓜去找劉郎中看看,得弄點仁丹丸吃吃。不行就去刮個痧。
眼瞅著太陽下山瞭,回傢吃瞭飯就把竹床搬出來。今晚還睡外面。
老娘這會應該把席子抹好瞭吧。
晚上弄塊井水西瓜,再往席子上一躺,舒服。
路燈底下地下沒準還有下象棋的,能過去看看,也能去吹吹牛。
蚊子應該不少,可咱皮糙肉厚的怕啥。
閉上眼,又是一天過去滴雞精推薦瞭。
除瞭把人熱得跟狗一樣,這一天還算平常。
竹床消夏的傳統在南京持續瞭很多年
習俗:老南京夏天乘涼睡覺都離不瞭竹床、席子,可席子得打理,每天傍晚,南京孕婦滴雞精人會燒一鍋子開水,再兌點涼水,然後用專門的席子佈泡水擦席子。這抹席子還有個講究,叫“豎擦去汗疤,橫擦像圖畫”,說的是隻有順著席子的紋路豎抹,才能把席子縫隙裡的汗漬和老垢清除幹凈,橫抹或鬼畫符,那效果就打折一大截子。蒲扇與竹席是老南京人度過夏天的兩大法寶,要是能用井水冰鎮塊西瓜就更美瞭。
史料:據記載,近百年來南京出現的日最高氣溫的極值43℃,就出現在1934年的7月13日,那天剛好處於小暑節氣。這看似平常的一天,因為熱,被記錄進瞭歷史。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